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我校“双提”活动实施方案

我校“双提”活动实施方案

2012年04月17日 09:25:53 来源: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 访问量:1390

      为全面提升我校广大教师的素质能力,树牢“见红旗就扛,逢第一必争”的争创意识,全面争创省教育强县。按照县委、县政府及教育局决策部署,在全校深入开展“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”、“工作水平提高年”(以下简称“双提”)活动,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:
      一、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围绕学习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)》和《威县争创省教育强县规划纲要实施方案》精神,引导广大教职员工重学习,提素质;进课堂,转教风;抓常规,强技能;研课题,出成绩,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,推动我校教育事业优先发展、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。
       二、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
深入开展“双提”活动,是立足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及工作实际,提出的一项基础性、根本性、长远性的战略举措,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,是统领做好我校教育工作的总抓手。
      目标任务是:
      ——综合素质全面提升。领导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更加深厚、理想信念更加坚定、精神状态更加振奋、服务意识更加牢固、工作作风更加优良,通过系列活动使教师深化对职业意义的认识,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,改变工作心境,提升个人境界,享受职业人生幸福,展现良好精神风貌。
      ——工作能力全面提升。领导队伍增强推动教育发展、破解发展难题、实施精细化管理、增强教科研能力、服务基层师生的能力;广大教师爱岗敬业、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,驾驭课堂、德育效果、教研能力、教学业绩明显提高。
      ——工作水平大幅提高。把精力聚集到抓落实上,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、克难攻坚的信念、挑战自我的勇气、百折不挠的韧劲,工作高标准、高效率、高效能,大胆创新,出亮点、出经验、出典型。单项工作上水平、整体工作上台阶。
      ——创争氛围更加浓厚。牢固树立“见红旗就扛,逢第一必争”的精神状态,勇于突破自我、超越自我,敢于向先进看齐、与高手比拼,夺先进、创亮点、争一流。
基本原则是:
      ——大局性原则。就是要始终围绕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,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围绕争创省教育强县目标来展开。
      ——创新性原则。就是要有新的理念、新的思路、新的举措、新的办法,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创造性。
       ——实践性原则。就是要从威县教育实际、各学校实际、个人实际出发来开展活动,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活动成效。
      ——先进性原则。就是要做到争先进位,见红旗就扛、逢第一必争,争创省市“叫得响”的先进典型,培树在省市“拿得出”的工作亮点。
      ——规范性原则。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规章制度,用好的制度来规范和引领活动,使活动成果以制度形式长期坚持下去,实现活动成果的最大化、长久化。
      三、方法步骤
      将查找问题和明确目标结合起来,制定措施与学习实践结合起来,做到边查找问题边制定目标,边制定措施边学习实践。
      1、个人素质能力提升和工作水平提高方面:
    (1)深刻反思、查找差距(3月1日至3月15日)。深入开展“五查五看”活动,即查师德修养,看是否忠诚于教育事业,是否立场坚定、始终如一,是否对事业、同志和工作充满激情;查品行修养,看是否诚实守信、与人为善,是否做到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,是否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;查文化素养,看是否有品位,是否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审美意识;查业务知识,看是否做到业务娴熟精通,是否成为行家里手、业界精英;查工作能力,看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,是否存在不适应、不胜任岗位工作等问题。
    (2)明确目标、制定措施(3月16日至3月31日)。全校教师要对照差距不足,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实践措施,结合岗位职责,制定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标准。
    (3)学习实践、提升素质(4月1日至11月30日)。要制定自学计划、发扬“钻”和“挤”的精神自觉落实计划。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,在实践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。要主动接受各种急难险重工作的磨练,不怕困难,不怕失败,勇挑重担,敢与高手比拼。
    (4)检查验收、督促落实(12月1日至12月31日)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抽查验收,查找问题,督促整改,总结经验,巩固成果。
      2、单位工作水平提高方面:
    (1)找标杆。继续深化“对标先进、赶超升位”活动,按照可学、可比、先进原则,重新审视标杆,深度认识标杆,深刻分析标杆,把握实质,掌握精髓,确保把标杆经验学到手,并在此基础上消化、吸收、融合、创新。
    (2)找差距。对照选定的标杆,深入查找在班子建设、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,反思落后的原因,理出影响发展的“瓶颈”,弄清需要改进什么、提升什么。
    (3)定目标。以标杆单位为参照,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目标。要做到定量目标适度跨越、催人奋进,定性目标具有挑战、振奋人心,用目标引领工作、激发动力。
    (4)定措施。结合先进经验、典型做法,认真研究制定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,拿出制胜的办法,创新的举措,充分调动各个层面、每个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分阶段、分层次、分步骤有序实施和推进,逐步缩小差距,努力提升工作的水平和档次。
      四、开展“双提”活动的具体措施
     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,着力实施以“大培训、大比武、大研究、大转变、大奖惩、大争先”为主题的“六大举措”, 实现以学习提素质,以活动做检验;以培训提能力,以课堂做鉴定;以效率提水平,以质量论奖惩,把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    (一)构建“大培训”格局,统筹安排学习培训。研究制定“双提”活动学习培训方案,在全校广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,将学习培训长期化、制度化、自觉化、习惯化。一是建立周集中学习制度,周密计划、科学安排、严格考勤,确保人员、时间、效果三落实。二是建立自学制度,根据岗位需要,结合自身实际,制定个人自学计划,确定自学书目,提倡“日读十页书、周写千字文、月读书一本”,定期开展读书日记观摩交流、演讲比赛等活动。三是组织教师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;四是开展订单培训,以按需设训为重点,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;五是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。学习培训要有制度、有方案、有记录,教职员工参加学习培训要有考勤记载和学习笔记。
    (二)营造“大研究”氛围,切实提高教学能力。树立和倡导“问题就是课题,教室就是教研室,教师就是教研员”的教研理念,鼓励教师进行个案研究、行动研究、教育叙事研究等小课题研究,从真问题入手展开专题研究,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。引导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,鼓励教师人人有课题,解决教学疑难问题。举办骨干教师教科研培训班,以点带面,提高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,形成边学习、边实践、边研究、边提升的工作方式,评选出一批教学研究的优秀课题。各校也要通过多种途径,鼓励教师著书立说,成名成家。
    (三)搭建“大比武”平台,充分展示教师风采。坚持创新活动载体,制定活动方案,搭建干部教师全员参与的大比武平台,用竞赛方式交流工作经验、弘扬奉献精神、凝聚发展力量、激发工作热情,努力在教师中形成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的良好教学氛围。
    (四)促进作风“大转变”,切实树立教育新形象。全面提高学校领导的工作本领,既要精通本岗位的业务,又要全面了解各科室工作,努力成为“一专多能”的多面手,实施“一岗双责”“双重考核”考核机制和“三三三”工作机制,不断提高机关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,以良好的作风,优异的成绩树立机关良好形象。
    (五)兑现“大奖惩”举措,奖优罚劣优化队伍。做好 “双提”活动的各项竞赛、评比活动的评选和表彰,大张旗鼓的对各类获奖人员、先进人物进行表彰,多层次多角度地评选一批优秀教师,在教师节表彰。
       五、工作要求
    (一)加强领导。成立以校党总支书记、校长段昌耀同志为组长,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办公室主任由郝运兴同志兼任,具体负责组织协调、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。
    (二)强化督导检查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活动的督导检查、跟踪问效,并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、及时纠正,确保活动有声势、有力度、有成效。
    (三)搞好宣传报道。学校召开“双提”活动动员大会, “双提”活动期间,活动办公室将在《威县一中教育网》开辟“双提”活动专栏,采取编发信息、举办讲座等形式,全方位、多角度反映“双提”活动开展情况,定期通报活动进展情况,广泛宣传本次活动的好经验、好做法。各学校要通过宣传栏、黑板报、学校网站、校园广播等途径,大力宣传本校开展活动取得的新成绩、新变化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。要加强对活动成果的宣传,树立典型,宣传典型。
    (四)注重实效。学校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,创新活动载体,组织教师全员参与,注重活动实效。要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,提供保障。要把“双提”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。

编辑:孙云龙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。